,估计不出一年就要死去。董卓此时早已对关西人再朝中那套体系下发展不抱期望。正因如此,之前董卓才大量蓄养私兵,散尽家财,让私兵们仅忠诚于自己。
至于董卓的目的一一董卓没有想的很具体,他也并非那种非要制定好完整的计划再去行动的人,相比之下,他认为自己只要抓着兵权,是当一方土皇帝也好,趁势进京分一杯羹也好,都是可能的选项。无论如何,只要自己有兵,那么好事总归能轮到自己。
因此,此次董卓和皇甫嵩辩论,与其说是为了胜利,不如说他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。
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前自己距离雒阳近一些,而不是还远在河套一带远征。
只不过,皇甫嵩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,他一直以汉官自居,本分工作,认真指挥。至少现在,皇甫嵩是督董卓出战的,董卓还无法违背皇甫嵩的军令。
没办法,他也只能暂时压制住情绪,希望能在刘宏病逝前将匈奴叛军彻底解决掉。
吕布自然也在观察着并州的战报,在他看来,皇甫嵩的战法没有问题。最近考虑到并州边郡受到侵扰,吕布又上书刘宏,表北地郡太守张杨为中郎将,统帅北地及朔方等四边郡郡兵,共同抵御南匈奴的寇略。这下,南匈奴更加难以从这些河套一带的郡县占到便宜,太原郡也打不下来,最终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这段时间,刘宏因为身体原因,上朝的频率也更低了,不过私下里,吕布却经常被刘宏召进皇宫,商讨西园八校尉的事宜。
在其中,吕布作为太尉,主要负责西园军的选拔工作,大体就是在雒阳及周边地区选择良家子,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后,准备交由后续的统兵校尉。
当吕布操练得差不多的时候,刘宏也和宦官拟定好了人选,而在那之后,刘宏也在私下的商谈中把名单交给了吕布。
“吕爱卿,这份名单,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这个”
“哎,放心,朕是真心要借鉴你的想法,爱卿如今也是朕的儿女亲家,不必处处谨小慎微。”“好吧……”
本来吕布知道自己声名太大,手下已经有两千精兵,也不想引起刘宏的怀疑,然而刘宏既然诚心问了,作为臣子也不好一句话不说。
吕布看了眼西园八校尉的名单,上面的人名,他有不少都耳熟能详。十多年前,吕布恐怕连当上这西园八校尉之一都是不敢想的事,谁又能想到现在,这份中央禁军统领的名单都要参考自己的意见。上军校尉蹇硕,这是替刘宏统领全军的宦官,自然是不能改的。
然后便是冯芳、曹操二人有明显的宦官背景;鲍鸿、夏牟二人都是名声不好的浊流士大夫;赵融是凉州豪强,当初他家被吕布屠了个干净,但赵融却因为在朝中当议郎,他说了很多吕布的坏话,刘宏没听,但也没有对赵融解职,估计是想作为牵制吕布的棋子。
除此之外,就是袁绍和淳于琼,两人关系很好,都属于清流士大夫。
吕布其实明白刘宏的意思,他希望每个朝中每个政治势力都能进入西园军中,彼此制衡,最后听从自己,及自己继任者的指挥。
只不过,吕布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套选人的方案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漏洞,之前他不想主动把这个漏洞指出,但既然刘宏诚心诚意的问了,那目前还是大汉忠臣的吕布,自认为可以提醒一下,万一刘宏能采用,对自己也有好处。
“陛下,臣以为,让袁绍担任西园八校尉,有些不妥。”
“喔?朕认为他能够代表一部分士人的力量,让那些士人愿意支持朕,难道有不妥吗?”
“臣以为,袁绍的名声过大。况且,陛下应该知道,袁绍如今是大将军的幕僚。”
“但朕将西园八校尉的重任委以他,这可是大将军给不了的。”
“话是如此,如果陛下还在,那袁绍确实不可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。”
听吕布这么说,刘宏也知道吕布隐含的意思。
“你说在朕之后,袁绍还是要与大将军搞到一起?大将军就那么有吸引力吗?”
这却是是刘宏担心的事,组建西园八校尉,就是为了分何进的兵权,如果自己死后袁绍要和何进穿一条裤子,那岂不是白费力气了?
“大将军为了提高在外朝的影响力,一直亲近袁绍,与自诩清流的士人站在一起。袁绍等士人,都认为皇子辩若能继位,则大将军会与他们共享权力。
皇子辩的妻子唐姬即为名门唐家之后,又有个亲近关东士人的大将军为辅佐,但凡是关东士大夫,越是与宦官敌对,就越是想以皇子辩为太子,之前朝会上,陛下应该也看见了吧?”
刘宏当然记得在朝会上群臣请愿立刘辩为太子,而吕布的这些话也点明了其原因。
刘宏的想法是制衡何进,那么别的势力虽然可以往里放,但唯独会和何进搅在一起的袁绍不能放。“那依吕爱卿之见,你觉得袁绍换成谁比较好?”
“不妨换成其弟袁术吧,虽说袁绍一心融入党人,但袁家整体上并非宦官的死敌。臣知道袁术与其庶兄袁绍不合,因袁绍声名比自己更大而心怀芥蒂。在大将军府中,袁术的地位也低于袁绍,他因此颇为嫉恨。臣以为,如果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