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于群臣的特权。但另一方面,自拜相国的董卓也并没有废除三公,甚至三公都还有实权,因为董卓要的是名,他自己不懂理政,需要与士人合作,即三公还是那个三公,董卓要的只是让大家觉得自己比三公地位更高。综合来看,董卓入朝的前四个月,虽然进行了一部分改革,但并没有动摇士人的核心利益一一即仕途中的特权,他要的无非是大家承认他是朝上最尊贵的大臣罢了。
如果关东士人能够妥协,与董卓分享权力,让董卓当一个名义上的朝廷最高领袖,他们其实能获得的利益并不少。
毕竟董卓一个大老粗,行政上不可避免要大量依赖这些士人,王允、蔡邕、黄琬、杨彪等德高望重的士人,都被董卓征辟,在朝中担任高官且把控实权。董卓虽说自己权力最大,但他没什么文化,甚至面对那些士大夫官僚时,他想查对方的政绩,却不知道开口问什么。
也许,当董卓向尚书令王允询问:“我想知道我需要知道什么东西”的时候,王允甚至可以回复“我不知道相国不知道什么”。正所谓,没知识的人就算掌握了权力,也终究会被掌握知识的人玩弄于鼓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