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一章夏育与汉中士人
而在吕布离开前,他曾将中书令,国相贾诩、王后段绫,叫到自己面前。
“我现在是诸侯王,不像过去只是将军,我走以后,国家要有人治理。
文和,你身为国相,我很相信你,国家的政务交给你来处理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”
“谨遵主公吩咐。”
吕布点了点头,又对段绫说道:
“如果确有特殊情况,主要由文和与绫儿达成一致后决定!”
“那个……真的可以吗?”段绫有些不安地看着吕布。“倒不是我不想做,只是一一我有些惊讶,没想到会被夫君委以重任。”
却见吕布笑着抚摸着段绫的头,说道:“绫儿,你现在是王后了。我这个诸侯王不在,国家又没有太子的情况下,你觉得谁比你更适合拍板?”
“这个……嗯,是我。
只是,我还是会紧张。”
“没关系的,你跟了我这么长时间,应该知道我以我的性格,平时会怎么做决策吧?”
“话是这么说……但我只知道夫君的性格,却没有夫君的判断力和智慧。”
听段绫如此不安的回应,吕布反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他宠溺地拍了拍段绫的肩膀,说道:“你能如此谦虚是好事。
你身边的这位贾文和,正好就有着高明的智略。
你们两人,一个代表我的意志,一个代表我的头脑,所以我才说,如果你们一起,那我后方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。”
“嗯……既然夫君这么相信我,我也一定不会让夫君失望。”
吕布随后便离开了,根据他的王令,自己走时,段绫和贾诩达成一致,就可以在秦国替自己行使权力。而段绫的想法,则是继续维持现在的治理方式。她此时怀有三月的身孕,但却以身作则,学习吕布一样,每天在王府中与贾诩们议事。比如关中部分水稻的收割事宜等。
对军队的管理,则依旧让留守的徐晃、庞德、董武等将领,加紧对凉州兵的操练。
这些凉州兵与吕布之前带走的精锐不同,虽然也娴熟于弓马,也是当兵的好苗子,但却缺乏长期在吕布军中管理的经验,因此需要让他们尽快熟悉秦国的军事体系,以便在吕布回来时形成战力。也正因为新兵尚需操练,尽管此时益州也不断有大事发生,但段绫并不打算在吕布回来之前,主动干涉巴蜀一带的事务。
刘焉似乎也深知秦军不会在吕布离开时擅自进行大规模行动,在他看来,吕布不在,此时正是他吞并汉中的良机。
这事刘焉不打算自己亲自干,主要是因为身为州牧攻打朝廷任命的太守,有点说不过去。选择了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,他在汉中很有威望,母亲因为貌美,被刘焉看中。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,让他利用影响力自行招募士兵,攻打汉中太守夏育。
除此之外,刘焉还自命别部司马张修从绵竹出发,率兵五千人协助张鲁讨伐夏育。
张鲁此人并不简单,他是张道陵的孙子,张道陵创五斗米教,并在巴蜀传播,以至于张鲁这里已经有了数万信众。
其实刨除五斗米教不谈,张鲁本身完全算得上是本地豪强。得到刘焉的许可后,他很快募得一万五千多教众作为义军,跟着他一同前去攻打汉中。
光熹二年(189年),十月,张鲁、张修二人走金牛道进攻汉中。汉中算是大郡,加上夏育在当上太守这一年里积极练兵,有五千部队。
若是一般的太守,仅靠这五千部队很难击败张鲁、张修的两万多军队。
但夏育并不是一般的太守,虽然太守服从州牧,本是天经地义的事,但夏育却很清楚吕布为什么要让自己来当这汉中太守。夏育作为凉州人,段颍故吏,亲近吕布而敌视刘焉。
因此,当张鲁和张修带兵而来时,夏育先一步得到消息。
对于已经有所防备的夏育来说,他立刻针对张鲁军展开了布置。
汉中平原相对开阔,但阳平关以外,陈仓道与金牛道相互交汇,守住阳平关,敌人若不翻山越岭,就无法进入汉中盆地。
夏育留三百人守在自己的汉中治所南郑,随后带其余四千七百人进入阳平关。
阳平关南临汉水,北接山脉,东边则是入蜀的金牛道以及从关陇入汉中的陈仓道的交汇之处。陈仓道与金牛道是关陇进入汉中及汉中入蜀地的最主要道路,特别金牛道对于入蜀而言过于重要,守此关则基本可保汉中不失。
但夏育却依然感到危险。
他知道,阳平关虽然能挡住陈仓道与金牛道的来犯之地,但并非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险关。南侧和北侧的山脉固然难以大规模行军,但其实也并非人力所不能翻越。
因此夏育却并没有死守城池,他听说张鲁进军后,留副将守汉中治所南郑,随后亲自点兵三千人,南下金牛道,走了一小段距离,并直接扎营等待时机。
而当看到张鲁大军的时候,夏育也没有丝毫犹豫,他立刻冲进金牛道,主动找张鲁大军作战。与中原行军不同,金牛道虽然是入蜀的主要通道,但平均宽度不过二到三丈,虽然在战斗中可能有些士兵会爬山登土坡,基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