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不算特别陡的地方都可以列阵,但因为蜀道的山势陡峭,道路两侧时常不过两三丈就是河流或崖壁,有很多地方甚至连这两三丈的过渡都没有。
相比于中原地区动辄数里宽的阵线,蜀地的作战的战线其实窄得可怕。
而夏育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在这里,作为西凉军中出身的夏育果断放弃了战马,他带着步兵,以十人为一排,前后以刀盾兵,枪兵和弩兵三人为一阵,冲向张鲁军,展开厮杀。
“各位跟我冲!杀光这些反贼!!!”
五十多岁的老将夏育,并没有因为年老而失去年轻时在段颍麾下敢打敢拼的作战风格。段颍当初击破羌人时,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,都有着自己的作战思路和配置。
而沿袭段颍的战法,夏育的步兵战术也同样强大。而更重要的是,夏育用来打头阵的西凉军官打起仗凶猛而不惜性命,长枪大刀向张鲁军疯狂招呼,让张鲁看到后都吓出一身冷汗。
“凉州人带兵都这么猛吗………”
益州在灵帝末年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小规模的叛乱,但大都被很快平定,刘焉的兵,大都是之前招降的黄巾叛军,他们虽然跟张角已经没什么关系,但基本也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农民和部分盗贼组成的杂牌军。即便刘焉武装了他们,但其战斗素质也是堪忧。
至于张鲁的兵,这些道众虽然不乏年轻力壮者,但也是甲胄不全,武器虽然是张鲁出资置办出来的,但也相对简陋。
而这样一支素质参差不齐的部队,面对夏育麾下的少数精锐,在这狭窄的谷道中可以说是上来就被打崩了士气。
当夏育亲自带兵在这不到三丈宽的地形中连砍上百人时,后面纵使还有上万人,士气也已经崩了。“撤退!”
张鲁知道,在这狭窄的谷道理硬刚夏育,显然胜算不高,于是果断命全军后撤。同时,张鲁也命后方士兵准备好碎石与木材,张鲁牺牲了一部分士兵,但让剩下的士兵不断留下路障。
两三丈的距离确实不易于大军展开,但这些平时可以轻易绕开的路障,此时也会轻易封锁住道路,从而让夏育军无法再不清除路障的情况下追击自己。
就这样,夏育一战斩杀张鲁八百余人,但最终因为路障的迟滞,被张鲁摆脱。这一战,张鲁的士气被严重挫败,这也近乎断绝了张鲁再跟夏育打正面的念想。
但不能打正面,并不意味着张鲁就会输,他分兵千人在山上掩护,徐徐前进。夏育看到张鲁这么做以后,担心自己回去的道路被这些山上的士兵包抄,也只好迅速退回到阳平关内。
如此,双方就形成了对峙。
夏育知道自己只有一个汉中郡,而刘焉则拥有一州之地。因此,他在出兵防守时,一边向长安派信使求援,一边派使者向朝廷控诉刘焉、张鲁等人的罪责。
奏章到了朝廷,朝廷认为确实是刘焉理亏。虽然天下大乱,但各太守,州牧名义上也是听朝廷命令行事的。虽然州里的确是州牧刘焉最大,但你刘焉又不是吕布这样朝廷认可的诸侯王,怎么能够不经过朝廷就自己去攻打太守呢?
此时朝廷还没有立刻决定出兵,而是派出使者过去,说服张鲁撤兵,同时也要训斥刘焉一顿,让他别借机挑事。
使者很快到达了前线,但张鲁却说:“我是刘益州派来的将军,刘益州与我乃是君臣,若无君令,我岂能擅自退兵?
还请使者去绵竹找刘益州说吧!”
若是如此,倒也可以。使者打算越过张鲁军,去找刘焉,然后,他就再没回来。
夏育找探子询问附近居民,才听说使者被盗贼所杀。
至于谁是那个“盗贼”,这事已经再明显不过了。
刘焉想要割据益州,张鲁则想要汉中的控制权。这两人都要点面子,所以不愿公开和朝廷作对,但若是不公开,他有无数种办法对朝廷阳奉阴违。
而靠着这种杀使者的手段,张鲁继续维持对阳平关的攻事,而他的进攻也很快取得了进展。实际上,如果只论正面战力,张鲁自然不是夏育的对手,说是攻阳平关,但夏育实际上是主动出城挑战,张鲁反而是扎营不出。
但夏育终究是个将领,他虽然善于征战,却并不能很好的对汉中实现治理。
就和大多数太守一样,夏育来到本地后,除了将自己的少数亲信授予属官以外,在地方治理上依旧不得不依靠地方豪强。
如果战事如此发展,夏育只需要分兵驻守险要之地,哪怕兵少,张鲁也没那有硬打的勇气。然而,张鲁还有其他方法。
他让弟弟张卫乔装成百姓,走军队无法通行的小路进入汉中,并且与本地世家大族沟通。
其中最主要的,便是汉中杨氏的杨氏,李氏等,而张卫找到他们以后,便劝道:
“夏育是个西凉人,是吕布推举出的太守。
吕布这个屠夫之前做了什么,各位也不是不知道。
之前他没坐稳雍州,所以暂时让夏育代管汉中,但雍州一旦安定,他必然图谋汉中。到时候,如果你们还跟随夏育,就只能成为吕布的阶下囚。
如今不反叛夏育,迎接张天师,难道要等吕布派夏育杀了你们,才知道后悔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