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第一百二是七章 薄板@劳改(1 / 2)

钢结构车间的建造就已经审批下来了,但需要的刚才得等上一阵子才能从外地运输过来。

生产边三轮摩托车,倒是已经开始筹备了。

现在轮毂是厂里自己弄了一个车间在生产,毕竟汽车厂不可能单纯的只是一家组装厂。底盘,车门,车壳等一些东西都是厂里自己生产。

既然要生产边三轮,汽车厂也先给要生产的边三轮起了一个名字,就叫昌江750摩托车。因为昌城汽车厂生产了摩托车,历史上长江750摩托车应该不会出现了。这昌江750倒是名字同音。

不过在筹备生产昌江750摩托车的时候,江成发现一个问题,应该说之前可能发现了,没去在意。厂里之前组装出来的几辆边三轮,边斗和一些壳子本来就是换修后剩下来的,江成也是顺便用了。但江成发现边斗的板材很厚实,导致组装后的边三轮也比较重。

还有就是生产昌江轻卡汽车的车身板材也比较厚,不过江成没有太在意,毕竟卡车嘛,车头的板材厚就厚一些。

试制内燃叉车就更不用说了,本来车子自身就有重量的要求,重量不达标的话还要去加重。但摩托车呀,要的是轻巧和灵便。从苏联采购的钢材是按照吨计算的,江成觉得摩托车的边斗和车身的一些钢材完全可以弄薄。

同样的钢材生产更多的车辆不好嘛,如果不是为了节省钢材,江成也不会在轻卡上学解放卡车那样,后车厢用木头来加工。

可当江成提出采购薄板来加工昌江750的时候,才发现国内竞然没有薄板钢材,甚至苏联也没有。这让江成震惊了,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没去要,没有想到是没有。而让江成一直认为有薄板的原因是原主在美利坚就接触过,美利坚的一个小工厂,类似于小作坊型的工厂就能加工汽车和一些车辆上的薄板了。这苏联偏科也偏的太严重了吧,光搞重工,有些行业竟然比老美弱后那么多。

当江成发现这一点的时候,感觉自己要是能弄出薄板,以后国内造车不知道要节省多少钢材。并且苏联自己都没有,不知道能不能反出口。

最少能拿薄板跟苏联抵账,减少以后的外债还款压力。

八月十三,汽车厂书记办公室。

江成今天的精神状态有点不好,主要昨天是七夕节,牛郎织女一年见一面的日子。

在这个年代,也就少数处对象的小青年才会害羞的讲究一下。互相送块手帕什么的,或者请对方吃点什么。

江成也是在昨天知道七夕节,也带谭雅萱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。

然后晚上江成和谭雅萱讨论了一下牛郎织女,江成一句“我们不分离’感动了谭雅萱。然后玩了一场不“分离’的游戏。

只有累死的牛,江成累的吐了两次白沫了,还是分离了。

“江成,今天厂里发工资,我忙的很呢,找我到老康这里来也什么事嘛。”周厂长询问道。“老康,先弄跟烟来抽一下。”江成没有回答周厂长的问题,而是想康书记讨要香烟。

“你的烟比我的好,还要抽我的。”康书记故装气愤的说道,但掏烟的动作不慢,给江成和周厂长都散了一根。

“我的香烟要留在想事情的时候抽,比你们抽烟重要。老康,老周,今天来找你们,我是想说一件重要的事情,这事情告诉你们,可不能乱说。”江成认真的说道。

老康和老周对江成现在也比较了解,有时候是没有正形。但从不会为了忽悠他们玩,没重要的事情装作有重要的事情来说。

哪怕是上次江成说要造卡车,周厂长也没见他表情这样认真。

康书记拿出火柴本来要点香烟的,都放了下来,看着江成到底要说什么。

江成用手招呼了一下,哪怕办公室就他们三人,老周和老康都靠近了过去,低着头听他到底要说什么。“钢板”,老康,你不是问了嘛。不光是国内没有我要的那种薄钢板嘛,就连苏联那边也没有。我~。”江成指了一下自己,接着说道:“我有技术弄出来,以后造车能节省很多钢材。”

老康和老周虽然技术都不高,但明白能生产薄钢板的意义。真能生产的话,可不光是在生产汽车上面节省,很多地方都能节省呢。

“现在苏联援建我们这样多项目,要是知道我有技术生产薄板,万一他们张口要,上面有很大概率回答应把技术教他们。”

“如果我们有的技术他们都有,我们有的东西他们也不需要。到时候只要吃的用的,我们欠他们的债务,得拿多少东西去还呀。所以我的技术不能暴露出去,我们偷偷的生产薄钢板如何。”

江成说道这,掏出火柴点着了香烟。他虽然是爱占一点便宜,但那也就一点吃吃喝喝。他是知道苏联撤离后的一些历史的,国内欠的债务,都是用粮食,鸡蛋和猪肉去还的。

而且那时候正好是国内旱灾期间,苏联也不讲一点情面给缓一缓。而且拿鸡蛋去还债,他们还要求大小,拿一个圆铁环摆在一个架子上,架子下面是空的。

鸡蛋要是大小可以,就会被铁环卡住,要是不够标准,就会直接掉地上摔碎。

一个鸡蛋,一斤粮食才多少钱,欠苏联的债务可是以亿为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