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五十年代,有没有专利法。
其实是有的,并且很多内容还十分详细,但是有些东西得证明这专利是你个人的。
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,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,会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内没有专利法规。比如有一样产品很受大家欢迎,甚至能出口,然后大家跟一窝蜂的那样全部去搞那个产品了。
在这个年代,如果是个人研发出了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技术是国内没有的。是可以享受专利权私有,在一定的期间内独占实施权。
比如江成个人造出了某款车,他其实就有独占实施权,但是前提得是个人造出来的。
可江成是在厂里造出来的,是依靠工厂的设备和国家的物资造出来的,是领着国家的工资利用工作时间造出来的。
那么江成研发的东西,专利是归工厂。而工厂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,这年头就算是公私合营,公家都占主导权,所以除了个人独立研发的东西,专利都是国家的。
在历史上,BJ212的前身其实是长江牌越野汽车,也就是长江46越野车。
而长江46越野车是编号456兵工厂仿制出来的,江成现在准备搞BJ212,其实等于是在生产十年后的长江46越野车了。
江成搞出BJ212,历史上的长江46越野车会不会消失,现在是不知道。
但是456兵工厂此时正忙着呢,正在研究江成制造的全地形车。
两辆全地形车的一些装置分析的差不多了。比如发动机的型号,用了哪些零部件,轮胎造型的纹路用怠。
江成造全地形车的时候,也没完全藏着掖着。当时为了成产高强度弹簧,还以研发的名义让飞机制造厂弄了一些特殊钢材给弹簧厂。
当初江成总共造了三辆全地形车,一辆当样品车留在了汽车厂。另外两辆送去了四九城,是想着能在阅兵仪式上,能作为部队指挥车参加阅兵的。
但是那两辆车并没有出现,因为在部队看来,这车子可以归属为战略装备。不应该在阅兵仪式上就暴露出来,最少得参加个战役什么的,打人家一个出其不意。
阅兵仪式的确很重要,但不是掏家底给大家看,难道把家底亮出来给人家做防范的准备嘛。所以全地形车送到四九城,部队的汽车兵驾驶测试了性能,然后就被军W安排弄走了。
“刘总工,要不要安排人去把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江成邀请过来,然后把这全地形的制造技术给我们交流一下。”
兵工厂的一位副总工程师当着许多人的面提议道,如何生产全地形车,这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可以向昌城那边的发动机厂进行采购,轮胎也可以向那边的橡胶厂采购。
其他一些要用到特殊钢材生产的东西,技术性其实不强的,可以转移到这边来生产。
但兵工厂要生产全地形车,不光是仿造,还要掌握技术,了解这车的设计和各种参数。只有掌握了技术,了解全地形车整体的性能参数,以后才能在这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。
只不过副总工程师这话一出,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一个工厂只有一个总工程师,但能有好几个副总工程师。
解放后国家跟苏联关系密切,派出了不少人员去苏联留学进修。回来后,往往能破格录用。出现了一批“年轻化’的工程师,甚至是中高级工程师。
开口说话的就是一位从苏联进修过的中级工程师,技术级别跟江成也是一样的,五级技术干部。他的话一出,很多工程师都没吭声,包括总工程师看着他也有点意味深长。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。
作为兵工厂,跟地方企业要是同级别的,有优先权。
这优先权是什么呢,就是去对方那边学习还是邀请对方过来的区别。
邀请人家过来,是人家级别低。就跟市里的领导想了解某个县城单位的一些情况,是他去县城还是让县城里的人来汇报。
也没有听说过县里的领导有事情要跟市里的领导谈,让市里的领导过来一趟的。
在企业里也是如此,但同级别的,兵工和军工是优先的,比如大家级别相同,有事情交流的话,是地方企业去兵工企业的。
但昌城汽车厂是普通工厂企业嘛,那是重点企业。邀请的还是人家总工程师,一般总工程师是负责一个企业的全面技术方向,管理很多事情的。甚至很多工程师都还兼任第一副厂长的职位。
凭借这一点,真想邀请人家,哪怕兵工厂这边的技术总工程师级别比人家高,也得跟人家和气的商谈一下,是这边派人过去学习,还是您那边能有空,过来指导一下。
而这副总工程师开口就是要求人家过来进行技术交流,交流什么,你有什么技术跟人家交流的,人家是技术指导。
何况真的能邀请人家过来吗,邀请人之前不知道查看一下人家的背景资料,光从级别上判断一个人嘛。如果是在国庆之前,456兵工厂还真有资格邀请那边的总工程师江成过来一趟,指导一下大家。但现在456兵工厂的级别真不够,人家技术级别职称低,才五级工程师。那不是人家能力不够,是那边工厂的规模和一些外在的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