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当朱元璋听到儿子要死后(1 / 2)

“百年后的事让咱很不痛快,咱不想知道!”

“但苏河,你告诉咱,未来标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?”

想到大明可能被外族所灭,老朱心里堵得慌。

如今大明如日中天,北边的残敌根本不敢靠近,即便有冲突,也不过是些胆大的家伙,仗着草原马快,来边境骚扰一下就跑,像群烦人的苍蝇。

与其忧心未来的命运,不如问问近在眼前的事。

正好朱标就在附近,朱元璋直接开口询问。

看到父亲突然这么问,朱标脸色大变,目光急忙转向苏河。

“不!等等!苏兄·……”

可惜,晚了。

苏河听到朱元璋的问题,神色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无奈地开口:

“陛下,您的大儿子朱标,以后会被您活活气死。他整日被您又打又骂,在朝堂上还总被斥责软弱。最终在一次气急攻心时,失足落水,寒气入体,回天乏术,享年三十八岁。”

话音落下,众人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。

朱元璋的目光从苏河身上收回,看向马皇后和朱棣,最后落到朱标身上,试图辩解:

“胡说八道!好你个小混蛋,本以为你是个好人,没想到竟是个挑拨咱家关系的恶人!亏咱刚才还信你!咱问你标儿以后如何,你倒编排起咱来了!妹子、标儿、老四,你们别信他,他定是图谋不轨……”朱元璋急切地为自己开脱。

然而马皇后只是静静地看着他,连两个儿子都露出狐疑之色。

按常理,父亲不该如此慌乱。

朱元璋在马皇后那平静又略带审视的目光下,渐渐说不下去了。

他知道,当妻子露出这种神情时,通常意味着她已洞察了什么。

“妹子,这人说话没头没脑,真不能信啊!”

他最后挣扎着,又将矛头指向苏河,厉声喝道:

“混账东西!你等着!咱出去后,头一件事就是抓你进诏狱!所有酷刑让你尝个遍!标儿是咱的亲儿子!咱怎么可能气死他!妖言惑众!该杀!”

“朱重八,说够了么!”

就在这时,马皇后打断了他的咆哮。

朱元璋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,语气软了下来:

“妹子,咱是要教训这坏人,他挑拔离间……”

“重八……”马皇后直视着他,“难道你真觉得苏河所言,是假的?”

朱元璋从妻子眼中看到了确信,心头的不快与委屈瞬间爆发:

“妹子!你!你难道信他?标儿是咱的心头肉!咱怎么可能害死他?从咱当上大帅起,标儿就是世子!大明立国,咱为了让他成材,请最好的老师,给最好的条件,难道是为了日后害死他不成?!”他转向朱标,声音带着急切:“标儿你说!从小到大,咱可曾亏待过你?咱对你不好吗?”然而此刻,他身边最亲的三人都沉默了。

现实过于残酷。

虽然朱元璋确实对朱标寄予厚望,朝堂势力也都在为他铺路,但马皇后看着丈夫的模样,虽心痛却不得不如此。

她轻抚丈夫的脸颊,动情道:

“重八,你说得对。标儿是你最爱的儿子,是我马秀英和朱重八的亲骨肉。无论你是大帅还是皇帝,他都是你最优秀的儿子,世子、太子……这份父爱何其厚重。可你知道吗?当初我第一次听说儿子是被你逼死时,我也不信。因为这说法太过荒谬。你根本不知道未来你对标儿做了什么。”

她转而看向苏河,“苏河,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吧,不必顾忌。”

在马皇后的安抚下,朱元璋渐渐冷静,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他目光锐利地转向苏河,示意他说下去。

苏河向马皇后拱手行礼,然后看向朱元璋:

“陛下,既然娘娘发话,在下就直言了。后世记载,您对太子的宠爱确超越前代,请大儒宋濂为师,文武皆敬重他。可惜陛下,您给了太子无尽的关爱,却给了他无法承受的重压。您性情刚烈,动辄大开杀戒,有时仅凭片语就定罪株连,人头落地。在下知道,陛下已在筹划废除胡惟庸、汪广洋两位丞相,欲将朝权尽收己手……”

朱元璋眼神微变。

要知道,这些谋划极为隐秘。

苏河继续道:“来自未来的我可以告诉陛下,您成功了。胡惟庸将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。但代价是,您强迫太子主持此案,牵连数万人丧命,此案绵延十年!不止胡惟庸案,还有“空印案’、“郭桓案’,自您设立锦衣卫雏形起便开始暗中查探。当您亮出獠牙时,那些人便难逃一死。太子殿下,被迫长期参与这场血腥清洗……

朱元璋震惊地看向马皇后,声音发颤:

“妹子…咱只是想锻炼标儿的胆识。朝堂上那些文官心怀鬼胎,咱怕他将来镇不住……咱只想历练标儿,没想害他啊!”

马皇后幽幽叹息:“重八,我知道你不会存心害标儿。但你想过没有,你对标儿的期许,是他真正想要的吗?你总希望他不像你出身草莽、读书少,所以自小就为他延请名师。待他长大,又教他治国。如今他是监国太子,处理政事已有章法,可你又嫌他不够心狠,非要他变得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