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前节点(第1年·长安陷落):】
【长安已落入蜀军之手,蜀军士气大振,曹魏雍凉地区被彻底隔绝。
此时,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抉择。
请在十分钟内做出选择:
甲、即刻进军洛阳:趁曹魏在洛阳防线尚未稳固,长安新占令其军心震荡之机,亲率大军直扑洛阳。乙、先收雍州凉州:集中精力巩固在长安的统治,派遣多路兵马,深入雍州和凉州地区。
丙、固守长安:暂不向外扩张,将主力兵力集中于长安及周边要地,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,待曹魏来攻时凭险据守,消耗其兵力后再谋后续行动。】
诸葛亮看着眼前三个选项,最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项。
因此在此之前,他早就跟苏秩、朱元璋、岳飞、李世民多次探讨过南下长安后的方案。
简单描述方案的内容就是:
一方面凭借长安周边的关卡和防御工事,阻截魏军;
另一方面,则派遣大军和使者,对雍州、凉州展开招抚与军事威慑行动,收服当地民心,将这两个州纳入蜀汉版图。
最后,利用雍凉地区的兵源和物资,壮大自身实力,训练蜀军最为稀缺的骑兵,为后续对曹魏的全面进攻奠定坚实基础。
有正在军中效力的西凉马家的马岱,
再加上马超“神威天将军”虽已亡故,却依旧响亮的名号,
还有郭淮已经“投降”蜀国的这一状态加持,
诸葛亮完全不用担心在雍凉地区的管理,以及招募和训练骑兵的问题。
诸葛亮做出选择后,世界进程再次拉快。
【长安陷落后,你即刻命姜维、张翼、张蘖等人,将一千门火炮分作三批,运送至潼关、蒲津关、武关等地。火炮部署于城墙之上,据城而守,抵御魏军的进攻。】
【司马懿自安邑,绕道河东逃回关东。
他收拢残部,联合曹魏宗室曹爽,从洛阳调兵八万,兵分两路反扑。
但由于你提前部署到位,加上有火炮、火铳助阵,魏军攻城十余次,皆大败而归。不得已之下,司马懿只能暂时退兵,营造防御工事。】
【当前节点(第2年·尽收关中、雍凉):】
【你颁布《宽民三策》,尽收关中关西军心民,心………】
【当前节点(第3年·联盟孙吴,伺机伐魏):】
【你遣邓芝为使,携蜀锦千匹出使东吴,面见孙权。
邓芝以“曹魏亡则东吴孤”为由,提议蜀吴再次结盟:蜀军主攻中原,吴军从东线攻合肥、寿春,事成后以淮河为界,分治天下。
孙权见蜀军已占长安,实力大增,遂应允结盟,命陆逊率五万吴军进驻庐江,伺机北上。】世界线持续推进。
苏秩作为一个旁观者,看得眼花缭乱,昏昏欲睡。
就在这时,系统传来了第五年的提示音,
【当前节点(第5年·司马篡位,曹魏灭亡):】
【司马懿病逝,其子司马师、司马昭先后掌控曹魏朝政。
司马昭见曹魏宗室衰微,朝臣多依附司马氏,遂于年初废魏帝曹髦,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“晋”,曹魏自此灭亡。
司马昭的行为,引发曹魏旧臣不满,晋国发生内乱。】
“咦?曹魏居然还是被司马昭灭了!这才5年,曹魏就灭亡了?!”苏秩精神猛然一振,睡意全无,“有点意思了。”
【当前节点(第7年·平定辽东、覆灭晋国):】
【司马昭败亡后,其侄司马炎收拢残部数千人,一路向北逃至辽东,依附辽东太守公孙渊之子公孙修。司马炎以“复晋”为号,拉拢辽东旧部与鲜卑部落,暂在辽东立足,成了晋朝仅存的余孽。诸葛亮没给司马炎喘息的机会。
他命姜维、张嶷率五万神火营将士,从幽州出发北上。
又调马岱领五万骑兵,沿辽西走廊疾行,行至襄平城下会合。
十万大军兵临城下,三千火炮依次摆开。
司马炎自知大势已去,自焚而亡。
晋国立国不满两年,就此灭亡。】
【当前节点(第8年·孙权病逝,三分归汉):】
【孙权病逝,幼子孙亮继位,东吴权臣诸葛恪(诸葛瑾之子,诸葛亮之侄)与孙峻争夺权力,内部动荡诸葛恪作为诸葛亮的大侄子,被东吴皇室和群臣猜忌。
他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,干脆顺势而为,偷偷遣使赶赴洛阳,向蜀汉投诚。】
【当前节点(第9年·吴蜀对峙):
曹魏已灭,东吴内乱,诸葛恪遣使投诚。
蜀汉朝堂分为主战、主和、观望三派,天下统一路径悬而未决。
请在十分钟内做出选择:
甲。伐吴:命姜维打造战船,扩充神火营(水陆共计十万大军),与魏延率淮河军团(五万大军)、马岱率雍凉军团(四万大军),分两路沿淮河、长江进军。力争在半年内,在诸葛恪的暗中协助下,灭吴,一举统一天下;
乙。和吴:接受东吴求和,签订盟约,划定淮河为蜀吴边界,派遣官员赴吴地协助推行汉制。暗中协助诸葛恪掌控东吴朝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