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朱元璋下旨,朱英入东宫(1 / 3)

黄昏,坤宁宫。

太子妃吕氏走进来,身姿摇曳,气质端庄。

“儿媳给母后请安。”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意,目光扫过案上刚摆好的点心,“闻着香气就知道,定是御膳房新做了母后爱吃的芙蓉糕。”

马皇后抬手,指着那几碟刚出炉的点心:“可不是?刚让小厨房蒸了两笼,松松软软的,正合孩子们的口味。你且带些回去,给允坟和允通吃。”

吕氏纤手指拂过粉白的糕点,轻声道:“谢母后疼惜。只是这芙蓉糕看着这般精致,不如留些给朱英那孩子吧?他白日里在格物院授课辛苦,想来也爱吃些甜口的。”

“不妨事,锅里还蒸着一笼呢。”马皇后摆了摆手,“陛下傍晚说闷得慌,带着朱英去御花园了,估摸着要晚些才回来。”

吕氏捧着食盒的手指微微一顿,随即垂落眼帘。

她嘴唇动了动,终究没说出话来。

马皇后将她这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在眼里,道:“你这孩子,打从进来就吞吞吐吐的。在母后面前,有什么话不能说?”

吕氏这才缓缓屈膝,福身欠礼:“母后,今日朝堂上的事,你想必也听说了吧?殿下被那帮大臣围着,非要逼着处置朱英不可。殿下气得脸色都青了,散朝回东宫后,连早膳都没用。”

“本宫听太监回报了几句,说是淮西那帮老臣又在起哄?”马皇后眉头微蹙。

“可不是嘛。”吕氏抬起头,眼底带着几分恳切,“其实儿媳也知道,朱英是个好孩子,待人温和。不管他是不是皇长孙,被卷进这淌浑水里,实在是无辜得很。”

马皇后倒有些意外,抬眼瞧着她:“难得你能这般想。”

吕氏却抿了抿唇,再次躬身拜下,声音里添了几分无奈:“可母后,儿媳得为允坟和允通考虑啊,朱英如今日日陪在陛下身边,一同逛六部,一同用膳,连御花园都要携手同游。可允坟和允通呢?他们是陛下嫡亲的皇孙,却难得能在陛下面前承欢片刻。长此以往,孩子们心里该如何自处?满朝文武又会如何看待他们?”

“母后恕罪,儿媳并非要针对朱英。”

“他若是真的雄英,那是天大的喜事,儿媳恨不得立刻拉着孩子们去认亲。可万一……万一他不是呢?“陛下如今对他这般看重,将来若是真相大白,孩子们该怎么自处?那些朝臣们又会怎么议论皇家?”“他们可是陛下名正言顺的亲皇孙啊。”

马皇后脸上的平和渐渐散去,眉头越皱越紧。

良久,她才重重叹了口气:“你说的这些,本宫不是没有想过。陛下这些日子,是有些太过随性了。罢了,晚间他回来,本宫会好好跟他说说的。”

吕氏这才松了口气,再次屈膝行礼:“谢母后体谅。”

暮色四合,坤宁宫被渐浓的暮色吞没。

朱英在晚膳后,被送出了宫。

朱元璋懒洋洋地倚在椅子上,一手搭在扶手上,一手随意地放在小腹上,显然是在消食。

他闭着眼,眉头却微微蹙着,像是在琢磨什么心事。

白日里带着朱英在宫里转悠的那点轻松惬意,此刻似乎已被夜色冲淡了不少。

马皇后坐在对面,手里摇着一把蒲扇。

她目光落在朱元璋脸上,看了半晌,才轻轻叹了口气:“傍晚的时候,吕氏来过了。”

朱元璋的眼皮没抬:“哼,不用问也知道,是为朱英那孩子来的吧。”

马皇后扇着蒲扇的手顿了顿,点了点头:“她倒是没说什么过分的话,只是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,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。”

她顿了顿,把傍晚吕氏说的那些话拣要紧的复述了一遍,从朱英与陛下过于亲近可能引来的非议,到允坟、允通这两个亲皇孙的处境尴尬,再到担忧若朱英身份最终不实,孩子们将来难以自处。“她的顾虑,也不是全无道理。”马皇后说完,看着朱元璋的反应,“毕竟,允坟和允通是标儿的亲骨肉,是大明名正言顺的皇孙。”

朱元璋听完,眉头皱得更紧了,目光沉沉地看着前方的地面。

殿内再次陷入沉默。

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缓缓开口:“咱知道分寸。朱英这孩子,咱护着他,是因为他身世可怜,性子纯良,也因为……总之,咱心里有数,不会厚此薄彼,委屈了标儿的孩子。”

马皇后见他这般说,便放下心来,轻轻点了点头,继续摇着蒲扇,没再言语。

谁知朱元璋沉默片刻,突然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,眼神陡然变得凌厉如刀,周身散发出骇人的气势:“倒是那帮在朝堂上蹦鞑的臣子,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!竟敢联名逼迫标儿诛杀朱英?他们是嫌咱手里的刀锋不够利了,还是觉得咱老了?”

他猛地坐直身体,显然是动了真怒。

马皇后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了一跳。

她连忙上前几步,走到朱元璋身边,轻声劝道:“重八,你可别乱来!如今朝堂本就不太平,朱英的事又敏感,这时候动刀子,怕是会引起更大的动荡。”

朱元璋深吸一口气:“放心,咱还没糊涂到这个地步。真要杀人,也不会选在这时候,授人以柄。”马皇后看着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