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坐观其变,驱虎吞狼(2 / 3)

汪承信放下茶盏,目光扫过李运昌等人:

“李府台所言,倒也在理。河工乃头等大事,延误不得。杜水曹在兰阳呕心沥血,我等在后方,更要替他分忧,确保其他标段顺利推进。而且,这招标章程既定,我等行事也有章可循。”

他这话,听起来是支持杜延霖的章程,但“替他分忧”、“确保推进”几个字,却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。

尤其是在座的都是人精,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。

李运昌眼中精光一闪,脸上堆起更谦卑的笑容:

“藩台体恤下情,实乃河南之福。只是...这招标之事,头绪繁杂,商贾良莠不齐。若无藩台、府台这样德高望重的大人坐镇指点,我等小民实在惶恐,也怕行差踏错,耽误了河工大业啊。”

“若能得大人一二指点,哪些地段紧要,哪些商号“可靠’,我等也好心中有数,报效朝廷时,也能有的放矢,不辜负藩台和杜水曹的一片苦心。”

他边说,边使了个眼色。

他身后的长随立刻奉上一个不起眼的紫檀木匣,轻轻推到汪承信手边:

“一点南边的山货土仪,不成敬意,请藩台赏脸尝尝鲜。”

匣子未开,但那沉甸甸的份量,让汪承信和李振都心知肚明一一绝不是山货那么简单。

汪承信眼皮都没抬一下,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敲了敲,片刻后才缓缓道:

“河工关乎国计民生,本官与李府台自当尽心竭力。商贾参与,亦是为国效力。尔等只需谨守章程,诚信投标,拿出真本事来,为朝廷分忧,为百姓谋福,便是正道。至于具体标段如何,招标会上自有公论,本官...拭目以待。”

言罢,他端起了那盏温热的龙井。

李振心领神会,立刻起身:“是,是!藩台日理万机,着实辛苦。诸位请回吧,招标事宜,本府自当恪守章程,秉公办理,必不负藩台所托!”

李运昌等人没能得到肯定的答复,不免有些失望,但看到汪承信和李振的态度,又觉得并非全然无望。几人恭敬行礼,鱼贯而出。

待脚步声消失在门外,雅间内只剩下汪承信和李振。

李振立刻捧起那个紫檀匣,恭敬地放回汪承信手边,脸上堆满谄谄媚的笑容:“藩台,李运昌这些人,倒还算上道。您瞧瞧这“山货’的。“分量’?”

汪承信这才微微抬了抬眼皮,瞥了一眼那紫檀匣子,嘴角牵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
他伸出保养得宜的手指,随意地掀开匣盖一角。

刹那间,金光满室。

这里面果然不是什么山货士仪一

而是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锭黄澄澄、足有二十两重的金元宝!

哼,”汪承信轻哼一声,指尖在一锭光滑的金锭上抚过,语气带着几分矜持的漫不经心:

“区区商贾之流,能拿出什么真正入眼的东西?不过是……一点“心意’罢了。收着吧,李府台,近来地方衙门河防赈务开支浩繁,库银告罄,权当是商贾们体恤地方艰难,聊作补贴了。”

“藩台明鉴!”

李振心花怒放,立刻将匣盖合上,小心收好。他脸上再次堆起笑容,凑近一步,压低声音道:“藩台,杜延霖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兰阳那个烂泥潭里,沉排筑坝,动静闹得挺大,却不知能否啃下那块硬骨头。开封府这边,还有仪封、武陟等好几处险工标段等着招标呢!时间不等人,夏汛可是说到就到!您看……这接下来的招标事宜?”

汪承信端起温热的茶杯,慢悠悠地呷了一口,眼神透过氤氲的茶气,显得深邃莫测。

“河工是大事,耽误不得。”汪承信放下茶盏,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:

“杜水曹在兰阳分身乏术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我等身为地方父母,替君分忧,替僚属解难,责无旁贷。招标章程是杜水曹心血,我等自当遵循。只是……”

他话锋一转,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:

“这招标实务,千头万绪,本就该由熟悉地方情势的官员主导。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杜延霖那套铁面无私、六亲不认的章程,不近人情,僵化刻板,岂能事事如意?河工是大事,可也不能让咱们地方衙门白白辛苦一场吧?”

李振会意,谄笑道:

“汪藩台高见!这招标嘛,最终还是要落在实处。谁能让工程顺顺当当办下来,少出纰漏,少让省里朝廷操心,这才是关键。至于谁来做……只要实力“足够’、“懂规矩’、“识大体’,不都是一样为朝廷效力,为百姓造福嘛!”

“嗯。”汪承信满意地点点头,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,发出笃笃的轻响:

“你回府衙后,召集户房、工房主事,还有……杜延霖留在府衙协理的那个都水司的陈主事,好好议一议。议什么?议一议各待招标标段的“具体实施细则’和“投标商资格准入条件’。”

“标准嘛……要定得“周全细致’一些。譬如,要求投标商须在本地设有“固定之仓储货栈’及“多年良好之信誉记录’,以保障物料供应及施工连贯……你,明白本官的意思吗?”

“明白!明白!”李振